遊金門雜感

前陣子在疫情解封前去了一趟金門,因為小三通暫停加上疫情的緣故,路上的人車遊客皆少,許多坑道也未開放,反而能用更愜意的腳步品味這座從小只在課本上認識的島嶼。

一出金門尚義機場,馬上可以注意到的是金門寬闊超平坦的大馬路,因為整條路上常常只有一兩台車更顯一覽無遺。或許是因為早期軍管的緣故,馬路兩旁並沒有看到鐵皮屋或是凌亂的屋舍,三天旅遊下來,我發現金門的環境整理的非常整齊,路樹隨時可見有人正在修剪成各式工整的形狀,各地的廁所也都十分乾淨。

金門與台灣中間隔著整座台灣海峽,地理上與福建廈門同位於大陸的東南一隅,與眾多小島銜在廈門與泉州所形成的海灣之間,仔細看過地圖後不得不覺得當初國軍可以守住金門簡直是個奇蹟。金門的地理位置也造成金門擁有與台灣很不相同的歷史軌跡,早自東晉時期即有來自中原避難的移民遷居此地,唐代已納入中國的管轄,整體經濟發展與人員往來自古與廈門及鄰近島嶼便十分密切,相對於台灣,未曾遭遇日本長期統治(除了八年抗戰時期被日本佔領),只因為在1949年後國民政府失守整座大陸至金門才止敗,金門才頓時成為台灣中華民國政權與共軍對峙的戰地前沿。

在精省之前,對老一輩的金門人來說,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台灣省,金門則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金門縣(沒錯原來我們有福建省!),即便是現在,金門人仍習慣稱台灣本島為「台灣」以便與自己有所區隔,所以也才會有前陣子國會殿堂上金門籍立委認為「台灣」不是國家、「中華民國」才是國家的爭辯。

金門做為戰地大概是大多數台灣人對金門的印象,整座島上充滿各種奇特的軍用構造物,地下遍布錯綜複雜的坑道迷宮群,迷宮通往何處只有金門人自己才搞得清楚。坑道有狹窄僅供一人通行者,也有寬闊得供坦克船隻進入者,可以想見當年在金門的阿兵哥不僅要挖坑道、住在潮濕的坑道,站崗還要擔心敵軍來摸哨,可能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明明應該是生死交關的緊張時刻,滿面笑容可掬的司機大哥卻只雲淡風輕地說著,故事已然久遠,但抬頭看見對岸廈門清晰的摩天大樓群,我只慶幸自己生在這個沒有戰事的時代,心裡默默感謝曾在前線拚命守衛的金門將士們。

金門島上的觀光景點除了戰地遺跡之外,還有保存完善的閩南聚落群及幾幢裝飾華美的中式洋樓。因為早期軍管,島嶼不得隨意開發,金門至今仍保留了大量閩式傳統建築群,在台灣,閩南建築大多因政權更迭或經濟發展而拆除殆盡,僅存的樓房多數也已破舊不堪,相較之下,金門的閩南建築群維護良好,隨處可見新修繕的痕跡,甚至還有民宿直接開在三合院裡,實在太令人羨慕了。

但金門最令我驚訝的還是做為東南亞僑鄉這件事,在本次金門行之前我對此事竟一無所知。清末民初時期中國東南沿海曾有一陣華工出洋潮,金門人也不例外,為了改善生活,大量金門人至日本、或「落番(下南洋)」至東南亞,在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等地發展乃至落地生根,後來經商致富者,除在當地經濟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能資助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也不忘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在原鄉興建起一幢幢造型特異的華麗洋樓。

這些洋樓每棟風格不盡相同,在外觀及室內融合了不同比例的傳統中式閩南建築、南洋、西方建築的特色,與在台灣看到的日式洋樓樣式又不相同。可惜後來因為長期戰亂的緣故,這些洋樓興建者大多避居海外,無福享用自己興建的房舍,其後代大多也成為東南亞當地的華人(例如藝人吳尊的祖輩就是從金門烈嶼至汶萊發展經商致富的),時間空間的阻隔早已沖淡了移民與原鄉的連結。洋樓們在進入戰爭時期後亦命運多舛,或被政府挪作他用,或不幸毀於戰火之中,即便是倖存者,也可能因無人管理後人難覓而荒廢成為廢墟。今日少數有幸在遊客面前華麗登場的,是由政府跨海蒐羅散居各地移民後代的同意並修復後僅存的碩果,金門在成為戰地之前作為僑鄉的風光歷史如今也只能從這寥寥幾棟壯麗建築窺知一二了。

整體而言,金門未經日本長期統治,亦未遭遇文革浩劫,又因長期作為軍事管制區,不論在文化或政治意識形態上於兩岸都有其獨特的地方。

過去金門文風鼎盛,歷朝出了許多進士,素有海濱鄒魯的美名,島上許多鄉鎮仍由同樣姓氏的家族組成,傳統宗族關係十分密切,到現在金門出了博士名字還會被掛在朱子祠的博士榜上;島嶼的近代則與戰地記憶交織在一起,戰時的軍事管制彷彿把島嶼上一部分的時光凝結在過去,古寧頭北山播音牆,今日仍不斷朝對岸放送著鄧麗君的心戰喊話及甜蜜蜜…(其實滿令人毛骨悚然的),抗戰勝利紀念碑、民族救星蔣公雕像仍站在馬路上最顯眼的地方,如今在台灣已經最政治不正確的人事在金門人的心中仍有不容抹煞的地位。

解嚴至小三通後,金門的地理位置很自然的讓她的經濟再度靠向中國,戰爭期間延遲的經濟發展在開放後好像一股腦要補回來似的,力道特別凶猛。在這次金門行之後對金門有更多了解,總覺得不論從歷史或地理的角度上,這都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尤其長期軍事管制下,金門既沒有分享到台灣經濟起飛的果實,眼看著對面廈門高樓一棟一棟地蓋起,內心應該很矛盾,大概會覺得台灣對他們有所虧欠。也因為距離中國近、經濟一定程度上也依靠中國,現在金門人在台灣人的印象中,親中的形象恐怕早已蓋過早年對金門人保衛家國的尊敬。

但金門人真的會都希望與中國統一嗎?從金門曾經長期作為反共前線這點,我是很難相信的,對金門人來說,如果經濟上可以享受中國的果實,政治上可以維持民主,應該才是最佳的策略,但為了經濟,表面上總得裝裝樣子。如果台灣真的這麼擔心金門會親中的話,不如從根本更重視金門、加強金門與台灣的連結,應該會是更有效的做法。

左圖:北山古洋樓。曾於古寧頭戰役時為共軍佔領作為指揮所,牆上彈痕清晰可見。
右圖:模範街。之前一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五星旗,最近據說因反滲透法通過,又掛回青天白日紅旗。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