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陳澄波展──台灣文化到底是什麼?

今天心血來潮一早跑去總統府看陳澄波的展覽,十點到門口竟然已經排了一長串人到將近十一點才進得去。

印象中這應該是我第一次進去總統府吧,在排隊等安檢的時候真的覺得我們的警衛跟憲兵比起國外人高馬大荷槍實彈走在路上巡邏的軍警和藹可親又親民許多,難怪警察在台灣有點弱勢哈。

總統府在小英上台之後裡面應該是有重新布置一番,動線跟展廳變長變多,許多介紹台灣民主歷程的發展故事也都很活潑有趣,而且竟然還順便置入台灣故宮跟台灣小吃,真的很會搞行銷,很建議有興趣的大家可以花一個早上的時間來這邊參觀!

之所以選今天來是因為今天的展覽有導覽。整個展場不是很大,講解的人是陳澄波的長孫,整個展覽比較偏重陳澄波本人想要形塑台灣新文化意識的理想,還有二二八事件對陳家後代造成的影響,而不在藝術技法的分析。

印象很深的是,陳家人希望陳澄波在現在可以回歸藝術家的身分,讓世人好好欣賞他畫作真正的藝術價值,而不是每次提到陳澄波就想到二二八,就非得把整個沉重的歷史翻攪上來,把陳澄波再消費一次,藝術的焦點都被模糊了(當然這並不代表轉型正義沒有必要)。當然受難者家屬在二二八過後的幾十年間一定過得很辛苦這無庸置疑,但看到他們到現在第三代已經選擇放下仇恨,原諒過去,在這幾十年間保存陳澄波生前遺物,努力修復畫作,在書信奏摺畫作中相互比對後整理出陳澄波畢生重要的思想,想讓台灣人更認識陳澄波,共同往前為台灣未來的美學教育努力,聽者聽著那一路走來過程,真的是很感動阿。

陳澄波在當時提出的幾項主張,在今天看來都還十分先進。他認為台灣必須追求自己的新文化,並提出了東洋主義的概念,其「既涵蓋了中國思維,也包含了日本精神,它不能被簡化為臺灣人的漢化認同,更不是用來對抗西洋的說詞」[1],這樣豐富、多元的文化和諧內化後就能為台灣文化賦予新的意義。這些想法在他的畫裡尤其明顯,例如在街上同時有穿和服、旗袍、洋裝的人,或是水塘裡同時有來自不同地方的鳥類。

(圖片取自陳澄波基金會網站)

想想在今天台灣人仍然還在尋找自己的文化是什麼, 台灣在歷史上一直是移民型的海島國家,除了原住民外,上面的人來來去去,中國荷蘭西班牙日本中國,所有文化交雜在一起,後來的人破壞前人的文化,漢人破壞原住民,日本破壞清朝,國民政府破壞日本,到現在在台灣要真正找到過去歷史遺留的痕跡也所剩不多,尤其在過去幾十年拚經濟的階段,一直想著反共復國的政府跟人民大概也無暇注意保存文化這件事,到最近激進派的去蔣化聲音似乎又有拆除過去「中正紀念堂」的想法。到底什麼是台灣文化,有人甚至質疑台灣人除了吃以外到底有沒有文化,還是一直困擾著這個小島上的所有人。[2]

如果回到陳澄波當時提出這番見解的脈絡,台灣其實還包含了他當時沒有想到的原住民文化,以及作夢也不可能想到的在他受難兩年後,國民政府挾帶整個中華文化最精華的部分,原封不動的在短時間內灌注到這個小島上,甚至壓抑了在這之前存在的所有其他文化的發展。現在在台灣意識抬頭之下,很多人會覺得這些文化都是從中國來的而不認為這可以代表台灣文化,積極地想在大中華文化圈之外尋覓「台灣特有」的文化,但其實這支由中華民國帶來的所謂「正統」中華文化,很多東西在全世界都已經剩台灣獨有了,對岸中國在共產黨建立的政權下所發展出來的文化在現在已經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我認為如果順著這樣的脈絡,依照陳澄波的想法,他應該不會拒絕這樣有五千年重量的文化吧(不然我們為什麼一直保留故宮的文物呢),在現在我們積極尋找日治時期或在那之前台灣先民已經存在的文化的同時,並不代表我們又要否定之前已經存在的文化阿。

在出國之後,與外國人的交談之間,我才開始意識到台灣是一個真的很有文化的地方,只這個島上錯綜的歷史讓大家沒有發覺,這個小島上層層疊疊堆積了原住民、台灣漢人、日本、整套中華文化,這些全都是我們的文化阿,如果我們往下挖得夠深,下面能量絕對是不可限量的,尤其在東亞地區幾乎已經是文化最多元的一個國家,之前到底怎麼會有台灣有沒有文化的想法呢?

—-

[1] 取自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內文介紹http://chenchengpo.dcam.wzu.edu.tw/~chenchengpo/showNews.php?aid=81

[2] 只要稍微google台灣有沒有文化等關鍵字就可以找到好幾篇文章

發表留言